什么是拆VIE结构?
VIE,也即variable interest entity,最初是一个财务概念,其实际含义是不通过持股的方式来实际控制一家公司,从而实现合并财务报表。那么为什么要拆VIE呢?
VIE结构这个词在国内的使用,通常是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通过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(外商独资企业、WFOE)来以协议控制的方式控制一家内资公司,从而实现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对内资公司的并表,进而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得以基于此在境外融资或上市。
用于控制内资公司的协议包括控制权、利润转移协议、股权质押协议等一系列合同。因为新浪是第一家采取此种方式在境外上市的企业,所以也被称为新浪模式。随着不断的实践,这种模式也出现了很多变种。
此种方法,是企业为了规避政府的外商投资产业限制政策而发明出来的,后经过多次政策反复,在不可做与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间反复。开始时在互联网企业中广泛应用,后来在六部委的10号文出台后,有些传统产业也在用了。
目前,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办理的中国政府手续是75号文登记及为了设立WFOE的商务部门、发改部门审批。所以设立中需要的注意的问题包括两类,一个是要完成政府所需的审批手续,起草的文件能够符合审批要求,包括格式、条款描述上要符合外汇局的内部把握标准、要求;再一个是,文件要能设定好各方的权利、义务,控制协议能有效地实现对内资公司的控制。
设立完成后,因为内资公司及WFOE之间会有大量的关联交易,来实现投资款进入内资公司,以及收入转入WFOE,可能产生较多的税务负担,所以要设计好交易,并合理地设置避税措施。
该不该拆?
绝大多数适合拆VIE架构:
大数据、互联网金融等具有行业敏感性的企业;美国人不能理解玩法的企业,例如部分O2O、秀场、互联网医疗;用户和消费者都在中国的企业,例如电商;海外先天估值很低的企业,例如游戏、媒体等。
当然也有一些拆VIE则需要慎重:
美国对标公司估值超高,例如对标Uber的滴滴快的;用户市场在欧美的;需要不断融资持续大额烧钱的,比如部分O2O企业,可以暂时不拆;潜在市值在千亿美金以上的,例如当今几大巨头;国内政策受限严重的,例如博彩行业。
庄明浩说,针对VIE,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能不能拆,包括业务、法务、时间和资金这些是否能够支持拆VIE。
怎么拆?
如果这些都考虑清楚了,决定拆VIE。那其实说起来,就像把大象放进冰箱一样简单。
1、境内持股(注意考虑税负问题);
2、境外退出:通过回购、转让等方式,让境外投资者退出;
3、解除协议:在款项支付后,原境外投资人同意解除原控制协议。庄明浩说,为保证自身利益,境外投资人非常关注协议解除的时点,一般是在收到全款后才同意解除,并会设计例外事项发生时的保护条款。
4、清理架构。
这其中,创业企业会需要不少中介机构。庄明浩认为,除了有A股证券资格的律师、税务师、资产评估师和券商之外,懂海外架构、尤其是VIE架构的律师以及有A股审计资格的会计师是整个流程的关键。
另外,还提醒拆VIE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,例如美元退出时的第三方基金定价、老投资人的接盘比例、新一轮增资的时间和规模以及外汇获得的方式。
另外还有一些坑是需要注意的:
最后提醒一句,拆VIE心态很重要,记得两害相权取其轻。